发布时间:2025-10-17 11:28:12    次浏览
原标题: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聚焦中国P2P借贷发展之路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雯婷):提到互联网金融,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余额宝们”,P2P借贷近几年也正在迅猛增长。不同的是二者中,一个背后多是货币基金,一个却是点对点的借贷交易;相同是,同为互联网金融概念下的细分领域,两者都面临着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转变。在19日举办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P2P借贷未来发展路在何方?从业界到学界再到监管层进行了一次大讨论。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重要分支,P2P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借款人和理财人提供个人信贷的交易平台。人人贷是中国最早的一批P2P企业之一,从2010年10月正式运营至今,今年6月19日,人人贷平台的成交总金额已经突破30亿元。据人人贷联合创始人杨一夫介绍,过去的一年,整个行业都在迅猛增长。“这个行业在去年增长非常快,去年的增长更多的来自于一些新的平台的出现,他们迅速积累了比较高的交易规模,导致了整个行业的膨胀。我们作为一个当时已经成立三年并且在行业里走得比较领先的机构,去年我们有350%在交易规模上的成长,这个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做的是小额的信用贷款,这样的模式让我们有了比较好的可扩张性。”由于P2P借贷门槛低、操作简便,为许多投资无门的草根阶层提供理财服务,根据19日发布的《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显示,2013年,中国P2P借贷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截至2014年4月中旬,全国各类P2P借贷平台至少已达714家。但由于暂时缺乏明确的监管政策,个别平台捐钱跑路的新闻也曾一石激起千层浪。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东耀表示,P2P主要面临两种风险。李东耀说:“第一种风险,是正常运营的平台业务的一个风险,因为对借款人审查不严格或者内部管理上的疏忽,导致了借款人借来的钱最后还不了。第二个关于平台跑路倒闭的风险,也分很多个类型,例如有的平台一上来就是蓄意诈骗的,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卷钱走人了。还有一些平台本身是想诚信经营的,但因为金融能力不足,风险控制不好,导致坏账太多,最后不得不跑路倒闭。”李东耀介绍,P2P借贷发源于英国,成熟于美国,但这些国家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为P2P平台减轻了信用风险并降低了管理成本。“美国本身的征信体系是非常发达的,因为他们有三大征信局,一个平台去评估这块的时候,几乎自己不需要做任何的调查工作,它直接根据借款人提供的信息,就能获得借款人的征信报告,对借款人就可以有一个全面的评估。他们自己也会开发模型,对借款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评价,做更加精确的风险的分析和定价。(征信)体系本身发达,你欠款后会被记录到信用记录里去,以后干别的事就都不方便了。”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发展同国外相比还比较薄弱,但李东耀指出,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可以反过来加速中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虽然业内普遍看好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融合,而对于P2P借贷身份的定位,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授 彭冰认为,在中国现有法律下,其完全符合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但即便如此,他呼吁金融监管层仍然应该给P2P留出合法的生存空间。“第一个层面就是P2P网贷在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下,是正规金融的合理的补充,它能解决一些小微企业、个人消费信贷方面现有金融服务的不足。第二个理由是互联网金融在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能不能解决掉一些借贷关系中信用风险的分析这样的问题现在还未知,不妨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它怎么生长,前提是风险可控。所以在这个层面下,我们认为金融监管者应该在职权范围内留下一个P2P自由生长的空间,金融监管者要把握的只是两个因素。一个是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另一个是对投资者合理的保护。”今年4月21日,中国银监会明确提出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四条红线”,这也带来了行业内更为认同的“负面清单”监管模式。而有业界有消息称,6月底P2P行业监管细则或将浮出水面。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也在论坛上提出,不能把对传统金融的管理方式简单搬到互联网上。“互联网金融不管两种形态是结合还是融合,始终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而金融的本质就是风险,风险的基础就是信用,所以互联网金融时代同样要强调规范和监管。但是这个监管又不能像我们现在的监管那样只能进不能出,业务限制得死死的。互联网金融要有准入管理,这种管理我主张就是注册制。我们的监管机构是社会上各交易主体的公平裁判,制定规则和吹哨罚款,这就是我们监管理念的一个变化。”